云南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
新闻公告
《飞羽家族》新书发布:哀牢山生态站助力城市生态科普
作者: 哀牢山站 更新时间: 2025-04-05

329日,由栗果文化周修远与哀牢山生态站工程师廖辰灿联合主编的《昆明城市自然故事——飞羽家族》新书发布会在昆明植物园举办。该书由云南省科技厅科普专项资金项目支持,本土文化机构——栗果文化策划,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。哀牢山生态站作为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,持续发挥科研人才优势支持科普创作,以专业视角参与书籍编撰,助力城市生态知识传播。

发布会上,书籍主编周修远、廖辰灿和科普插画师戴渊、李星辰分别分享了这本书的创作历程。与传统鸟类识别手册不同,该书创新采用“生境叙事”手法,将100种昆明常见鸟类按照城市、森林、湿地、荒野四大生境分类,创新融合科学数据与人文叙事。主创团队特别为每种鸟类绘制了精细的科学插画,并依据科学数据标注实物比例尺,让读者能够直观感受这些“飞羽精灵”的真实样貌。在随后的跨界对话环节,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杨春艳与主创团队围绕“城市化进程中的鸟类生存智慧”展开探讨。从“灰喜鹊入滇”的生态适应,到“钳嘴鹳到来”的偶然与必然,科学故事背后是鸟类与城市共生的奇妙平衡。在图书艺术顾问国际艺术策展人林晓冬的分享环节中,林晓东特别提及书中“荒野”章节的设计初衷:“那些被忽视的城郊荒地、废弃空地,其实是候鸟迁徙的驿站、麻雀社交的乐园。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,重新定义‘低价值生境’的生命力。” 一位现场观众动情分享:“以前总觉得观鸟要去保护区,但这本书让我发现,楼下的树丛、街角的湿地,原来藏着这么多生动的故事。”

为了让参与者亲身体验自然观察的魅力,图书的插画团队还在活动现场特别设立了“自然艺术工坊”。读者在专业指导下尝试鸟类科学绘画、生境笔记创作,用画笔和文字记录眼中的飞羽家族。孩子们兴奋地比对书中插画与实物比例尺,家长则感慨:“这样的互动让生态知识不再遥远,而成了触手可及的生活体验。”活动现场,许多小朋友在插画师的指导下,认真临摹着书中的鸟类形象。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感慨:“这样的体验让孩子们对自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。”

本书作为云南省科技厅科普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,秉承“零距离科普”的核心理念,致力于将专业的观鸟知识转化为大众可读、可感、可实践的城市自然指南。活动现场还同步向昆明市部分中小学及社区图书馆捐赠了新书,希望让更多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关注身边的生物多样性。

哀牢山生态站作为国家级野外台站和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之一,始终践行"科研反哺科普"的使命。此次工程师廖辰灿参与科普书籍编撰,正是科研机构支持地方科普事业的生动注脚。正如书中所写:"希望本书能为科普工作发挥积极作用,希望更多的大朋友和小朋友热爱观鸟、热爱自然!"


新书发布会现场

主创对谈环节

新书创作团队合影

《昆明城市自然故事——飞羽家族》一书

版权所有: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-58
Email: alf@cern.ac.cn TEL:15087631430 技术支持: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•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